2025年4月29日,商会潮青们以一场别开生面的 "露营音乐派对",相聚在充满野趣的营地,以草地为席、星空为幕,奏响了五四的号角与青春的乐章!大家尽情畅享共绘潮汕创意画、品鉴潮汕功夫茶、露营音乐派对、篝火自助烧烤以及趣味烟火接力游戏等丰富有趣的活动环节。活动伊始,在党支部书记林纯的引领下,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” 微党课开启。通过微党课,潮青们汲取了“精神养分”,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,在心中筑牢了廉洁自律的防线,让红色基因深深融入青春血脉,让党旗在青春的征程上高高飘扬。紧接着,副会长、青工委主任姚晓芳热情洋溢地向在座的潮青伙伴致以欢迎!姚主任表示:潮青是潮汕文化的“DNA 持有者”、是时代浪潮的 “冲浪手”、更是社会价值的 “造浪者”。她鼓励潮青们以智慧为笔、热血为墨,把 “爱国、进步、民主、科学” 的五四精神,融入到每一次拼搏、每一次突破里,与新时代同频共振!副会长、青工委主任姚晓芳夜幕低垂,营地化身为青春的狂欢舞台。潮青们的才艺如璀璨烟火次第绽放,激昂的歌声穿透星空,灵动的舞姿与篝火共舞,小潮青们也不甘示弱,童声如雏凤清鸣,萌力值瞬间爆棚!借着五四青年节的青春浪潮,为潮青伙伴陈伟彬、王梓涛奉上精心筹备的生日蛋糕,生日歌的悠扬旋律缓缓响起,为这场五四活动注入了一抹甜蜜的祝福。当晚,烟火接力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。潮青们围成同心圆,依次点亮手中仙女棒,那汇聚的光芒闪耀出团结的力量,象征着潮青们团结一心、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念。这不仅是青春的呐喊,更是对未来的期许,是对潮商精神的传承与弘扬。潮青们,加油!特别鸣谢:【一叶甄茶】、【猴彩艺术画院】、【西门子家电顺德旗舰店】、【悦牧Umoo】
潮语讲古 |
潮语“讲古”,是以潮汕方言讲故事,形式与北方评书基本相同,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娱活动,既有群众自发聚集在一起讲的,也有专门请讲古为业的民间艺人讲。潮汕以前没有像北方一样的专门说书场,故讲古艺人便利用宫庙、公园、广场等人多的公共场所开讲。 解放前,汕头的福合埕、潮州的开元寺、揭阳的城隍庙等地都设有讲古摊,亦日亦夜开讲。讲古艺人多为谋生计的穷困文人或败落子弟,每讲到一个段落至精彩处,便停下来向听众收赏钱。听众多为老年人、体力劳动者和小贩。听说书的人,坐其椅子的就必须给钱,但多少不限。 若站着听的人,就不必给钱,说书人对此等听众也很欢迎,因为热闹更易于吸引人。说书的传统书目多为长篇章回小说,可分为四种类型:一、长枪袍带书,如《三国演义》、《精忠说岳》等。二、短打公案书,如《水浒传》、《包公案》等。 三、神怪书,如《西游记》、《济公传》等。四、谈狐说鬼书,如《聊斋》等。20世纪30年代的潮州还掺入一些武侠小说,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。而在潮汕农村,群众自发的多聚集在闲间、桥上、树下等地,听者也多为男人,因为女人则较喜欢听潮州歌册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汕头市各区的文化馆、文化宫大多很重视这一民间文化活动,专门在里面设置讲古厅,进一步加以发扬。汕头市文化局还把流散于街头摆摊讲古的陈四文、徐鸿飞、陈树绵等一批人组织起来,成立汕头市新声说书组,在福合埕开设讲古场,以满足群众文娱活动的需求。 1958年成立的汕头民间音乐曲艺团,也把讲古列为演出项目,并讲究思想性和艺术性。20世纪60年代初,全国倡导开展讲故事活动,汕头市文化局于1964召开全区讲故事工作会议,使讲故事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。而在潮汕农村也普遍成立文化室,配备故事员。 故事内容多为解放后出版的新书,如《林海雪原》、《红岩》、《烈火金刚》等。因此这一时期,潮汕各地掀起一股讲故事的浪潮,讲古者也深受群众所尊敬。但好景不长,“文革”时期,讲古艺人备受冷落,说唱无门。“文革”后,党和政府再次重视文艺事业,讲古这一民间文化活动又重焕光彩。 |